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 号)等文件精神,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依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全面修订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科研成果要求的通知》、《中国科学院大学关于加强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的规定》,结合本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以计算机科学及相关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以高技术创新为目标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为计算机科学及相关技术领域培养创新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博士研究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一般为英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5.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本所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专业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置如下:
学科专业 |
研究方向 |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3 |
嵌入式技术 |
数控技术与实时系统 |
实时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与实现方法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 |
智能控制系统 |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技术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网络通信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
智能控制系统与机器人自动化集成技术 |
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管控技术 |
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
三、培养类型及学习年限
1.培养类型
博士研究生按照招考方式可分为公开招考、硕博连读两种类型。
2.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基本学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6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不得超过8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结合科研工作进行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定期组织博士生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按期检查培养环节的完成情况。重点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定期与博士生交流,关心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博士生学会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所必须的科学工作方法,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配合和协助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被录取后,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内经博士生资格认定通过后,录取为博士研究生,进入博士学习、培养阶段。未通过资格认定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所需的学分,由课程学习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两部分组成,二者不能相互替代。
博士研究生修读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等。学位课是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必须学习的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两类。非学位课是为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课程。
1. 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12分,其中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类课程等二门公共学位课5学分,二至三门专业学位课7学分。
2.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9学分。其学位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如下:
⑴公共学位课11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课程和外国语类课程。
⑵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8学分,公共选修课不低于2学分,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注,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请参照《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
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生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11学分 |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 |
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硕士学位英语(英语A) |
3 |
博士学位英语(英语B) |
2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专业学位课 |
高级人工智能 |
3 |
不少于18学分 |
高级软件工程 |
3 |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3 |
计算机网络 |
3 |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3 |
数理逻辑与程序理论 |
3 |
自然语言处理 |
3 |
VLSI测试与可测试性设计 |
2 |
编译程序高级教程 |
2 |
并发数据结构与多核编程 |
2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
3 |
操作系统高级教程 |
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 |
2 |
大数据分析 |
2 |
多媒体技术 |
2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
2 |
高性能计算系统 |
2 |
计算机图形学 |
2 |
矩阵分析与应用 |
2 |
人机交互 |
2 |
软件与系统安全 |
2 |
深度学习 |
2 |
数据挖掘 |
2 |
算法中的最优化方法 |
2 |
图像处理 |
2 |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
2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2 |
现代信息检索 |
2 |
形式化方法 |
2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
2 |
移动互联网技术 |
2 |
云计算技术 |
2 |
智能计算系统 |
2 |
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 |
1 |
矩阵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
1 |
认知计算 |
1 |
生物信息中的算法设计 |
2 |
视觉信息学习与分析 |
1 |
数据挖掘算法讨论课 |
1 |
图像分析应用 |
1 |
网络与系统安全前沿 |
1 |
文本数据挖掘 |
1 |
移动互联网系统 |
1 |
专业选修课 |
高级人工智能 |
3 |
|
高级软件工程 |
3 |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
3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3 |
计算机网络 |
3 |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
3 |
数理逻辑与程序理论 |
3 |
自然语言处理 |
3 |
VLSI测试与可测试性设计 |
2 |
编译程序高级教程 |
2 |
并发数据结构与多核编程 |
2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
3 |
操作系统高级教程 |
2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基础 |
2 |
大数据分析 |
2 |
多媒体技术 |
2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
2 |
高性能计算系统 |
2 |
计算机图形学 |
2 |
矩阵分析与应用 |
2 |
人机交互 |
2 |
软件与系统安全 |
2 |
深度学习 |
2 |
数据挖掘 |
2 |
算法中的最优化方法 |
2 |
图像处理 |
2 |
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
2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2 |
现代信息检索 |
2 |
形式化方法 |
2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
2 |
移动互联网技术 |
2 |
云计算技术 |
2 |
智能计算系统 |
2 |
集成电路设计与验证 |
1 |
矩阵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
1 |
认知计算 |
1 |
生物信息中的算法设计 |
2 |
视觉信息学习与分析 |
1 |
数据挖掘算法讨论课 |
1 |
图像分析应用 |
1 |
网络与系统安全前沿 |
1 |
文本数据挖掘 |
1 |
移动互联网系统 |
1 |
科学前沿讲座 |
按次记录 |
公共选修课 |
|
|
不低于2学分 |
公开招考博生课程体系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备注 |
|
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 |
1 |
5学分 |
博士学位英语(英语B) |
2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2 |
专业学位课 |
智能机床数控系统理论及应用 |
2 |
不少于7学分 |
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管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2 |
移动互联网技术 |
2 |
深度学习 |
2 |
大数据分析 |
2 |
注:如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课程调整按中国科学院大学课程调整内容参照执行
五、博士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是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学位论文研究阶段签的一次综合考核。博士资格考试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坚实和宽广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资格认定工作可以在博士开题阶段开展资格认定工作。
考试不通过这可申请参加下次资格考试(做多两次)。资格考试通过三这学期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开题报告(2学分)
博士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楚主攻方向上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拟采取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
博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导师应严格把关。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博士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答辩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时间一般距离申请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一年半。公开招考的博士生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硕博连读生原则上应于同级博士生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开题报告;直博生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研究生部根据学生论文的研究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开题报告考核小组应至少由5位具有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含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同行专家),成员一般应包含本单位专家及外单位专家。考核小组就学生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报告的表述和报告写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议。
开题报告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开题报告考核不合格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应给予退学,其中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将转为硕士生培养。
2.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拟解决的途径、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论文预计完成时间等。研究生需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博士研究生中期报告字数要求5000字以上。博士研究生需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考核登记表》,经导师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时间一般距离申请论文答辩时间不少于半年。中期考核小组至少由5位具有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含具有博士生导师自个的同行专家),成员一般应包含本单位专家及外单位专家。除保密论文外,中期考核应公开进行。
中期考核的结果有四类: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中期考核不合格者须在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应给予退学,其中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将转为硕士生培养。
3.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2学分)
为了促使博士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0次校(所)级及以上学术报告。
博士研究生完成科研课题的过程中,还须完成一定工作量的助研工作,或参加所内外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均应记录在《研究生学术报告及社会实践表》中,申请答辩前由导师签字认可后提交研究生部备案,可取得2学分。
七、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在论文开题报告阶段进行。博士资格考核重点考察博士研究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和宽广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资格考核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考核方式采取学生做汇报20分钟,专家提问10分钟的方式,由考核专家组无记名打分和表决。逾期未考核者,按不合格处理。
1.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专家组成
每个考核专家组一般要求由5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务专家组成。
2.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要求:
⑴ 考核专家评价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外语水平;
⑵ 考核专家评价博士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进一步培养的潜力;
⑶ 考核专家评价博士研究生科研预期结果是否能够达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要求。
3.通过博士生资格考核的条件
⑴ 已修完必修课和专业学位课的全部学分,课程学习成绩优良;
⑵ 获考核专家组全体成员2/3以上(含2/3)票数同意。
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可以补考一次。对补考仍不及格者做出予以退学的建议,经研究生部主管领导同意,报所主管领导审批。
八、学位论文与科研成果要求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不得造假,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一年半。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撰写应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指导意见》。学生论文答辩的必要条件及程序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以及《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论文答辩资格规定》执行。
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应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技术知识,熟悉相关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独立从事探索性基础研究的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位论文研究取得完整性或阶段性成果。
九、附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经中国科学院大学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